逐綠天山 共繪同心——陜西水電新疆公司以綠能為筆 共繪發展新答卷
秋分時節,百米高的風機在戈壁舒展長臂,麥蓋提光伏陣列如藍色海洋鋪向天際,映照出清潔能源的嶄新畫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迎來了成立70周年的輝煌時刻。70年間,這片廣袤大地,是國家能源戰略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重要實施區域。2024年,新疆電力裝機規模達1.927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彰顯了新疆從“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的巨大轉變。
在這場能源變革的浪潮中,陜西水電新疆公司深耕細作,推動能源開發、產業協同、民生改善融合,隨著新疆百萬千瓦風光基地項目陸續并網發電,這片見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0 年滄桑巨變的土地,又增添了新的綠色動能。

開疆拓土,荒漠崛起綠色能源高地
“以前這里風吹石頭跑,現在風機轉起來,產業鏈也跟著活了。”站在陜投木壘疆內平衡40萬千瓦風電項目中控室,陜西水電新疆公司項目負責人指著實時跳動的發電數據介紹。4年前,首批陜投人踏上新疆昌吉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這片荒漠戈壁時,面對的是資源匱乏、市場不確定、人才短缺,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新疆公司團隊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深掘這片土地的能源潛力,開啟了綠色能源的探索之旅。
木壘縣作為夢想啟航之地,從最初不足10人的小隊,到如今40余人的協作團隊,新疆公司不僅在人才引進上下了大力氣,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更在項目推進中展現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面對疆內平衡木壘52.5萬千瓦風電光伏項目電力接入的難題,自力更生、多方協調,成功促使新疆國網公司召開項目接入方案評審會,為項目的快速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新疆公司在自主管理方面探索破局之道。在喀什麥蓋提50萬千瓦光伏治沙發電項目申報前期,敏銳捕捉、用好喀什地區將沙漠防風治沙與光伏發電結合的申報政策,迅速行動、通力協作,最終成為8家申報成功單位之一。此外還建設了項目永臨結合的光儲供電系統,創新采用“分布式光伏+儲能”離網電源系統,成功破解偏遠地區新能源工程用電瓶頸,有效解決了木壘四十個井子風電場匯集站施工期用電不穩定等問題,為偏遠建設項目提供了可復制的供電方案。

多元模式,精準施策顯成效
根據項目特點,靈活選擇管理模式,在建設管理模式上歷經EPC、E+PC、自主管理三種模式的嘗試與總結,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和投資的有效控制。木壘疆內平衡風光項目在核準內容大幅變更的情況下,最終建設投資不僅控制在初始可研范圍以內,較立項可研投資減少約9%。度電成本也低于周邊其他新能源企業,低于全國陸上風光電預期造價水平下限。
電網接入和資金方面,積極與當地電力部門溝通協調,取得了多個項目接入批復,優化了資金使用效率。2025年1月21日,通古特木壘大基地項目光伏110kV升壓站及首批2萬千瓦光伏機組成功并網,標志著新疆公司正式成為新疆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推動者。隨后,多個項目陸續并網投產,彰顯了“陜投速度”與“綠色力量”。
如今,新疆公司風電光伏規模已達155萬千瓦,裝機容量設計年均發電量約32億度,年均預測收入6-7.5億元,截至目前,累計投產規模125萬千瓦。按照規劃,“十五五”期間,將繼續擴大新能源布局,助力新疆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和外送基地。
以義取利,帶動就業促進民族團結
“以義取利、镕基鑄范”企業文化價值觀深深融入新疆公司發展基因。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當地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就業機會,優先為周邊村鎮提供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麥蓋提縣光伏治沙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建設期還帶動了周邊村鎮870人就業。推行“光伏治沙”模式,實現了土地多元利用,為當地群眾增加了收入,促進了民族團結。新疆公司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企業與地方同心同行的深刻內涵,展現了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的美好圖景。公司40名員工中,有維吾爾族6人、哈薩克族3人、新疆本地員工16人,他們與來自各地的同事們攜手奮斗、共同成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疆公司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打造南北疆風光發展格局為目標,踐行陜投集團和陜西水電決策部署,緊抓“十四五”末項目指標競爭相對緩和機遇,持續加大在疆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力度,強化生產經營管理,發揮已建項目投資控制造價成本相對偏低的優勢,確保各場站“穩發滿發”,保持收益穩定,建立健全電力營銷體系和激勵機制,提高整體盈利水平,為“十五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