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屬國企加快布局,民營企業乘勢而上,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網丨“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8月20日,秦嶺南麓,晨霧還未完全散去,佛坪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的機械轟鳴聲已經響起。指著砂石加工系統屏幕上的參數,該系統負責人龐亞飛介紹,最后一組代碼植入之后,這個系統就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這套‘原料心臟’每小時能出360噸骨料,高峰時可滿足月5.88萬立方米澆筑需求。往后,主體工程就不愁‘口糧’了。”龐亞飛說,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已經和同事奮戰了10個多月。
佛坪抽水蓄能電站是陜西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重點項目。這個坐落在秦嶺深處的超級綠色“充電寶”,承擔著陜西電網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備用等任務,建成后每年可促進消納陜西富余風電、光伏發電量約1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78.3萬噸。
對陜西的發電大戶陜投集團而言,佛坪抽水蓄能電站也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落子。“十四五”以來,陜投集團向“新”而行,加快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布局,充分發揮省屬國企“頂梁柱”作用,助推全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全面轉型。
僅今年上半年,陜投集團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2.27億元,同比增長153.18%,在全部投資中的占比攀升至30.18%,創歷史新高。其中,在清潔能源板塊,陜投集團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6.9%,已投產清潔能源裝機累計320.52萬千瓦,裝機規模居省屬企業第一、西部前列;佛坪抽水蓄能電站、丹鳳魚嶺抽水蓄能、銅川壓縮空氣儲能及配套的風電競配、陜北和關中百萬級新能源基地等項目如期推進,取得重大進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全球各國、全國各地都在加速布局。陜西亦是如此。省屬國企加快布局,民營企業乘勢而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升,引領帶動作用凸顯,成為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生力軍。據統計,2023年和2024年,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3%、5.8%。今年上半年,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
8月22日,西安立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芯光電”)生產車間里,1940納米的激光芯片正在通過檢測。這款產品是立芯光電今年的新品,主要應用于激光醫療、美容、光譜分析及生物檢測等領域。
“這是磷化銦材料體系中波長最長的商業化產品,填補了國內在該波長領域的技術空白,打破了長期以來的產品進口依賴。”立芯光電負責人李波介紹。
立芯光電是陜投集團所屬陜西投資新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投新興”)在新興產業領域落下的第一子,如今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研發、生產企業。
立芯光電自主研發的三款“拳頭”產品分別占領了國內市場70%以上、30%以上、50%以上的市場份額;新研發的磷化銦系列產品覆蓋近紅外到中紅外的豐富波長范圍,在多個產業領域掀起創新應用的新浪潮。特別是1550納米波段低空測距雷達系統,為城市低空交通管理、無人機物流調度等場景打造了“火眼金睛”。
據介紹,陜投新興先后在高功率激光器、半導體芯片、衛星通信及復合材料等領域邁出大步,其控股的陜西天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復合材料通信天線行業的龍頭,核心技術及產品填補了國內多個行業空白。
新興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西安寰宇衛星測控與數據應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寰宇衛星”)持續在航空領域深耕。
8月15日,在寰宇衛星雞西地面站,兩套12米設備天線罩安裝完畢,標志著雞西站完成全面建設。這些新增設備將重點應用于各類光學遙感、雷達衛星的高碼速率數傳接收。
作為省屬重點科技型企業,寰宇衛星在商業航天加速崛起的形勢下,憑借省內科研優勢加大產學研協同,積極開拓市場,始終保持在國內第一梯隊。今年上半年,寰宇衛星圓滿完成6次發射測控任務、保障41顆衛星順利入軌、累計有償服務航天器345個、常態化管控衛星175顆,任務成功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競跑產業領域新賽道,陜西航灃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工程機械變速箱及制動器摩擦片”與“摩托車離合器摩擦片”均獲歐盟CE認證;大秦無人機“智慧光伏無人值守自動巡檢”項目入選2025年陜西省低空應用場景試點項目,目前已在多個大型光伏電站開展試點應用;陜煤地質集團形成“源網荷儲智”核心技術體系,將地熱能供暖版圖擴展到700余萬平方米,為8萬余戶居民提供清潔供暖服務,年可替代標煤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4.2萬噸……
新產業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蓬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