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川能源:76億千瓦時背后的“陜電擔當”
2024年,清水川能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能源保供成績單:全年外送電量達76.45億千瓦時,為“陜電外送”注入強勁動能,在保障區域能源安全中彰顯了國企擔當。
硬核數據,彰顯“能源擔當”
2024年1月15日,三期#5機組投產轉入商業運營;7月12日,#6機組投產轉入商業運營。自此,這兩臺“國之重器”便以日均發電量超1400萬千瓦時的速度全速運轉。每發1度電,都關乎一個家庭的生活、一家醫院的運轉、一座城市的脈搏。“陜電外送”76億千瓦時電量,約可滿足380萬戶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或支撐武漢市全年超1/5的工業用電需求。
在“雙碳”目標下,公司用行動詮釋了傳統能源企業的轉型智慧:機組運用世界首創冷源損失余熱回收技術、世界首例全抽汽10級回熱技術,每度電節約煤耗2.5克,據估算,每年節煤4萬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萬噸以上;使用電廠脫硫廢水高效蒸發結晶技術,實現全部廢水零排放;使用粉煤灰等固體廢物對露天尾坑進行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使昔日污染源化作荒漠治理的“土壤醫生”。
安全管控,釋放機組潛能
安全不是口號,是每個螺絲釘的精準咬合。公司將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生命線,貫徹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編制完成《風險辨識、評價及分級手冊》,嚴格落實“兩票三制”“三講一落實”等制度和重大操作提級管理。2024年累計開展安全教育培訓54次、應急演練20次,覆蓋全員,推動員工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面對迎峰度夏、度冬等關鍵節點,實時監控機組負荷與設備狀態,根據機組健康水平及能耗實際狀況,合理調整機組運行方式,確保6臺機組“火力全開”,單日最高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使公司成為陜西省首個單日發電量“破億”的發電企業。
多元協同,消除“燃煤之急”
公司800米長的封閉式管狀輸煤皮帶以每小時1200噸的速度將馮家塔煤礦的煤炭直輸三期發電生產現場,省去傳統運輸環節,實現“煤不落地、電從煤來”的高效轉化。
面對電煤市場波動,公司提前鎖定長協煤源,積極拓展外購煤渠道,動態優化采購策略,三期兩臺百萬機組投運后,成功開拓21處對礦采購煤源,確保電煤庫存始終處于高位,機組“口糧”不斷供,同時積極調整優化配煤摻燒方案,保證入爐煤品質穩定,助力機組“吃得好、帶得穩”。
夜色漸深,間冷塔頂的航標燈依然明亮。76億千瓦時電量穿越山河,點亮荊楚千家萬戶的燈火,清水川能源將繼續用每一度電踐行“頂得上、發得穩”的擔當,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能,書寫“保供無虞”的民生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