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水電:以“治”提“質” 破題有道
今年以來,陜西水電踐行集團公司“微觀三治”經營理念,落實“三行動一建設”專項工作部署,圍繞運維管理、設備升級、技術創新、市場交易等核心領域精準發力、深挖潛力,全面提升新能源場站運營管理水平,在提質增效賽道上,不斷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與經營質效,增強企業發展韌性,提升核心競爭力。
統籌部署,夯實穩增“硬支撐”
公司召開穩增長工作會議,分析研判主要生產、經濟指標運行情況,深入查找當前經營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圍繞保發電、穩電價、拓收入、降成本、增利潤等,部署穩增長重點任務,從強化生產調度、嚴控費用支出等方面制定具體舉措,為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牢堅實基礎。公司發布厲行節約倡議書,號召全體員工進一步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將勤儉節約理念融入工作各環節,弘揚勤儉節約新風尚,鼓勵員工為公司降本增效主動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在過“緊日子”中穩步奔向“好日子”。
創新模式,激活發電“新引擎”
建成投運陜北新能源管理中心,承擔陜北區域光伏、風電項目的遠程集中監控、數據分析、智能運維和統一調度,預計到2026年,人員規模控制在發電行業平均水平,光伏、風電發電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0%、25%。關中公司330千伏五泉變能源匯集站實現百公里外設備24小時動態監測,故障響應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1.2小時,運維效率提升70%。公司本部建成全量全要素生產報表管理系統,打通整合63座場站生產數據,統計分析發電量、設備利用小時率、日光源輻射度、棄光率等20余項全要素,實時生成可視化多維統計分析報表,實現“本部-分子公司-各場站”三級生產數據互通互聯。
技術賦能,注入增效“強心劑”
聚焦光伏、風電等業務領域,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改造投入,重點升級場站AGC(自動發電控制)、AVC(自動電壓控制)系統,完善功率預測模型,調試優化參數,減少能源傳輸與轉換過程損耗,精準高效響應電網調度指令。榆林公司針對光伏領域逆變器冬季脫網、榆橫區域逆變器故障率較高等問題,開展協合光伏電站逆變器改造論證與技術攻關。在優化設備性能、提升發電效能的同時,嚴格控制技改成本,實現技術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二郎壩公司年度技改項目壓降費用56.46萬元,降幅19.3%。榆林公司區域電站故障橋臂單臺修復成本壓降3.2萬元,協合光伏電站逆變器濾波機頭關鍵部件維護費用同比下降30%。
筑牢根基,織密安全“防護網”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開展多輪次、全覆蓋的安全監督檢查,涵蓋水電、光伏、風電場站及在建項目,重點排查設備運行、現場操作、施工管理等隱患,針對檢查發現問題,實行清單式整改、銷號制閉環,明確整改責任與時限,對未達標整改事項下達督辦單,責令限期整改,確保隱患整改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兩輪檢查發現問題整改完成率達82%,剩余問題已納入第三輪現場檢查重點。推動智能安全帽在各場站普及應用,嚴抓“兩票”執行過程錄像和拍照管理,可視化實時記錄巡檢全過程,及時預警潛在風險,推動現場操作標準化、智慧化升級,確保各項安全措施落地見效。
市場破局,拓展價值“增長極”
將電量市場化交易作為提質增效、助力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把握市場導向,研究交易政策法規,優化交易策略,采用“雙邊交易+集中市場交易”模式,高效完成年度中長期電力交易今年上半年,系統15座新能源場站計劃參與市場化交易電量超額完成,達計劃值的112%;納林、光宇、藺莊河3座光伏電站綠電交易電量累計達9千余萬千瓦時,綠色能源價值充分釋放。全流程跟進申報,推動納補工作取得突破。截至目前,11個待納入補貼項目均已成功被納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主動對標“五大”發電集團等行業先進企業,組織開展電力交易專題培訓,邀請專家開展講座交流,不斷提升電力交易隊伍專業化水平。
立足新起點,陜西水電將繼續錨定集團公司發展目標,以更高標準推進管理升級、技術創新、安全防控與市場開拓,持續深化“三行動一建設”舉措,不斷提升清潔能源項目運營質效與核心競爭力,為集團公司穩增長和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