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水電:向“新”向“質” 打造能源發展“綠色引擎”
上半年,陜西水電聚焦“深化‘三個年’活動”和“打好八場硬仗”,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主要經營指標穩健增長,裝機規模跨越提升,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良好態勢。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增長7.5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6.9%,占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91.15%;工業總產值5.66億元,同比增長4.39%。
夯實根基拓規模

建立“領導包抓+業務蹲點+骨干抽調”與“項目建設軍令狀”考核“3+1”管理機制,壓實責任,剛性聯動工期、安全、造價與獎懲,確保重點項目按期投產。建成新疆百萬風光基地,在疆新能源投產裝機突破110萬千瓦;延安等地7個總裝機4.6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全容量并網,澄城、商洛、漢濱、寧強、西藏項目扎實推進。1-6月,公司系統投產容量增加126萬千瓦,總投產裝機突破300萬千瓦,較2024年末增長超70%,投運裝機占陜投集團發電總裝機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2.47%增至21.25%。截至目前,在建、投產及儲備清潔能源總裝機規模達782萬千瓦。
高質量推進佛坪抽蓄項目建設,進廠交通洞目前已全線精準貫通,地下廠房I層頂拱開挖施工高標準完成,下水庫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光面爆破技術指標行業領先,單位千瓦造價西北區域最低,爭創國家級優質工程金獎。
多措并舉提質效
面對棄風棄光率上升、電價下行及60年一遇的干旱等多重考驗,公司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強化作風建設、責任落實,推進設計源頭降本、科技創新降本、管理提效降本、政策紅利降本、過程管控降本等機制,做實落細工程建設造價管控、運維管理水平提升、設備性能優化、技術改造、電力市場化交易、納補納規等12項舉措,每月開展生產指標外部對標,實施生產經營月度考核與電力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考核,全面提升新能源場站運營管理水平,5家新能源場站獲陜西電力交易中心2024年度市場主體AAA級信用等級。
1-6月,市場化交易電量同比增加7.35%,其中綠電交易電量同比增加26.76%,交易綠證12萬張。年初9家虧損企業中7家已扭虧為盈。
安全合規筑防線

以“安全+合規”為發展筑牢屏障,通過制度剛性約束強化風險防控。修訂安全獎懲規定,聚焦“三違”隱患實施靶向整治,建立“兩票”管理體系,以標準化作業流程規范現場操作。針對重大項目推行“安全環保+文明施工”雙維度蹲點督導,完成兩輪全領域覆蓋檢查,實現風險早發現、早處置。
構建“一冊一方案三清單”合規管理體系,對10家區域公司開展“全流程穿透式”合規體檢,實施年度內控、風險與合規管理考核,以重點關注薄弱環節,倒逼管理升級。聚焦法人治理、資金管理等5大專項領域,開展“一次調研、一場培訓、一輪檢查、一篇報道”四項行動,創新實施問題、責任、整改、銷號清單“四張清單”管理機制,明確整改時限與驗收標準,推動合規檢查從“查問題”向“促提升”深化。
創新引領促發展

以智能化賦能項目建設,佛坪抽水蓄能電站智能碾壓、智能機電和智能灌漿等創新技術,大幅提升施工精度、質量和管理水平;新疆百萬基地采用“主吊+輔吊協同翻轉”工藝,單次吊裝耗時壓縮至8小時;建成陜北新能源管理中心,承擔陜北區域850MW光伏、風電項目的遠程集中監控、數據分析、智能運維和統一調度,大幅提升集中管控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關中公司引入工業無人機作業,組件吊裝效率提升三倍,330千伏五泉變能源匯集站實現百公里外設備24小時動態監測,運維效率提升70%;商州區山地光伏項目應用“柔性支架”技術,實現“輕量化、低干預、高適應”安裝,同一地塊裝機容量實現從0.7MWp到2.1MWp三倍躍升。
深化信息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激發各領域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私有化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賦能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發電效率動態評估、設備健康度智能診斷全鏈條智能化升級。生產數智化管控、合同全過程管理系統獲國家級軟件著作權證書,《基于“知識圖譜”的滴水巖水電站設備狀態診斷與預測系統》獲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二等獎。
綠色發展護生態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新路徑,為區域能源轉型與生態治理提供“水電方案”。佛坪抽水蓄能項目當好秦嶺衛士,守護“中央水塔”,系統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復綠工程,邊坡表面噴護綠植面積2萬余平方米,栽植白皮松、雪松、桂花等苗木1500余株,高陡邊坡鋪設成品草皮1500平方米,生態治理效能持續優化;陜投喀什麥蓋提50萬千瓦項目采用“光伏+治沙”模式,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一地多用、立體發展;嵐河公司、二郎壩公司組織參與多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保護生物多樣性,修復水生生態平衡,履行社會責任,展現國企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