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運營:目標任務“雙過半” 看“任務單”如何轉化為“實景圖”
7月4日,在成都舉辦的2023年全國電力行業協會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交流會上,電力運營兩項入圍的QC成果成功發布。2023年以來,電力運營認真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營業收入以高于20%的年增速增長,利潤逐步提升,累計實現安全生產1998天,綜合實力逐漸增強,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5.49%,順利實現目標任務“雙過半”,一張張“任務單”轉化成了一幅幅“實景圖”。
塑造技能人才的工匠心
“你聽說了嗎?這次人崗匹配獎勵了47人,晉升7人!”注重全員定期人崗匹配、全員技能提升,連年舉辦職工技能大賽,構建“名師帶徒”模式、搭建“教學實踐基地”平臺,涌現出一批“產業工匠”“技術能手”的新生力量,“90后”逐漸成為技術主力。6月份獲得國家職業技能大賽陜西省選拔賽電力系統運營與維護第一名,取得唯一參加國賽資格的好成績。獲得第五屆陜西省國有企業職工技能大賽2項團體銅牌,先后涌現出7名陜西省技術能手、1名省國資委青年崗位能手及14名陜投集團技術能手。“陜西產業工匠人才”趙紅喜領銜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成為技術力量匯聚的新渠道、創新成果轉化的新平臺。
一次電廠爐膛水冷壁換管的搶修中,因焊口處在管束中間,視線只能觀察到一小部分,陜西省技術能手馬鵬飛提出采用鏡面焊工藝,這意味著他要在黑暗狹窄的爐膛管束中對著鏡子一點一點焊接。“鏡面焊對技術要求很高,西北地區會的人也不多。咱就是靠技術吃飯的,沒點工匠精神可不行。”他說。
搭好職工創新的大舞臺
7月4日,電力運營入圍的QC成果運用PDCA程序開展,并已在生產現場推廣應用。其中‘降低輸煤皮帶信號報警次數’小組將開關報警次數由4.78次降低到1.4次,‘縮短煙氣換熱器管束消缺時長’小組將消缺時長由100小時縮短到52.1小時,大大提高了消缺效率,保證設備運行可靠。”電力運營科技專工衡鑫介紹道。
作為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勞動密集、技術密集輕資產企業,電力運營始終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兩個途徑”,緊扣“解決現場問題”,以“五小”活動、“五型”班組創建等為載體,激勵員工立足崗位練“絕活”、身懷“絕技”作貢獻。先后榮獲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一等獎、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三等獎,2項成果入選陜西重點工業新產品目錄,累計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5項、發明專利1項、軟著7項,形成QC成果51項,17項省級創新成果獎項、12項國家級行業獎項,班組和職工創新的小細胞,為企業生產現場支撐能力積蓄了大能量。
奔向數字化建設的新賽道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新能源裝機規模在電網中的比例逐漸擴大,各火電企業對深度調峰試驗的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電力運營提供源網荷儲一體化解決方案,上半年助力大唐彬長電廠兩臺機組成為陜西省網首個AGC模式下深度調峰至20%Pe的超臨界機組,目前技術監督服務單位已達15家、裝機容量達8190MW,能源科技服務、新能源運維、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布局穩步推進,補鏈強鏈邁出新的步伐。
“清明節在渭河發電,五一在趙石畔煤電,端午節去陜北開展技術監督。”出差路上,電力運營君創科技副總經理魏江細數著近期工作。近期,先后完成陜煤新元潔能、渭河發電、商洛發電、麟北發電、趙石畔煤電等多家發電企業振動監測及應急技術服務,已然成為發電廠設備振動故障診斷領域的“尖兵利刃”。電力運營采用“釘釘+阿里云+低代碼”方式,搭建了“安全生產管理”“在線電力檢修維保系統”“智能能源科技服務系統”等8個主模塊、25個子模塊。智能頭盔、AR眼鏡及可視化圖表分析,實現了生產一線到中后臺管理實時同步,在線實施定時巡檢反饋、現場檢維修智能化監測,企業發展的“含新量”逐步提高,檢維修管理變得更便捷、更“聰明”。
擦亮品質服務的金招牌
榆能榆神熱電鍋爐燃燒優化調整試驗現場,電力運營技術人員采集#1、#2機組高、低負荷時的實時參數,對偏離值定量分析,評估機組狀況,提出設備改進及運行建議。“本次試驗效果很明顯,有了電力運營的技術保障,機組長周期運行就更放心了。”榆能榆神熱電生技部高衛東對此次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咱們電力檢維修企業的品牌怎么擦亮?必須堅持‘五不放過’:缺陷不消除不放過!消除的缺陷原因不清不放過!缺陷對設備系統影響不分析不放過!未排除其他同類設備及系統是否存在同樣的缺陷不放過!延期處理缺陷未制定防范措施和處理預案不放過!”電力運營黨委書記、董事長毛冬紅一直將品牌視為企業的生命線。
2023年,電力運營版火電機組標準化檢修“一個大綱、三個標準”落地實施,聚焦“服務提升、質量保障、品牌塑造”。上半年,維保機組缺陷數量同比降低30.44%,掛起缺陷數量同比減少59.89%,消缺及時率同比提升3.35%,未發生因公司責任造成的機組“非停”事件,維保服務質量顯著提高。圓滿完成集團內外13臺次火電機組等級檢修項目,業主感謝信、表揚信紛至沓來,公司成為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第五屆理事、檢維修分會副會長等6家行業協會會員,行業話語權逐步提升。
走好高質量發展的“趕考”路
電力運營聚焦集團內、外“兩個市場”,不斷探索新路徑、新模式,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入選“陜西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入駐秦創原總窗口和國企創新中心,擁有CMA(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計量認證)等10余項資質,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及技術成果應用水平得到充分展示。公司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成功實現“三升二”,贏得施工業務“入場券”。全面承接了集團在役的6個火力發電廠及集團外延長石油富縣電廠、陜煤集團黃陵電廠20臺機組的維保檢修工作,涵蓋300MW、350MW、660MW、1000MW等國內領先的主流機型。承運國電投等集團內外光伏、風電裝機分別達128MW、90MW。與多家中、省、地國企深度合作,業務范圍已拓展至10余個省,成為陜西省最大的電力檢維修企業,在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趕考之路”上走出了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