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發電:向“綠”圖強 “碳”出新路
仲夏時節,走進商洛發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樹綠花紅的園林式景觀;步入生產現場,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深入生產車間,高效可靠的環保設施全速運轉……滿眼都是蓬勃的“綠”,到處散發著節能降碳的氣息。
一直以來,商洛發電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 源頭減碳”原則,積極構建清潔低碳的綠色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底色綠、效能好、低污染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路。
厚筑生態“底色”既要外在美,更要內在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商洛發電亮眼的發展“底色”。公司致力于“一流綠色環保花園式電廠”打造,在植綠上久久為功, 廠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以上,種植各類鋪地植物、花卉12萬余平方米,數量超過3800余株,在廠區筑起了鎖住灰塵的“綠色屏障”。2022年被評為“商洛市園林式單位”,2023年成為商洛市首家生態環境執法大練兵實戰實訓基地。
如何讓生態環境既有外在美、還能實現內在優?商洛發電在建設初期就進行了超前規劃,配套建設了高效靜電除塵裝置、脫硫脫硝裝置、全封閉儲煤場和輸煤棧橋、脫硫廢水零排放等多項環保設施,實現了廢水零排放、灰渣和脫硫石膏100%綜合利用。公司門口環保數據電子公示屏上顯示的實時數據,遠低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按全年實際發電量計算的話,2023年公司實現減排二氧化硫315.54噸,氮氧化物233.51噸,有效保護了丹江水源涵養地和秦嶺生態環境。
擦亮能效“底牌”提高“節水率”,降低“煤耗率”
“公司兩臺機組經濟指標一直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連續兩年在全國能效對標中榮獲3A、4A級優勝機組。”商洛發電主要負責人介紹。
為了實現節水目標,公司生產用水全部采用商洛市污水廠處理后的中水,每年可節約淡水資源約220萬立方米。通過使用先進節水技術、優化節水工藝、改造節水設備、重復利用工業水、循環使用廢水等一系列舉措,單位發電取水量逐年下降,從投產以來的0.2m3/(MW·h)降到如今的0.156m3/(MW·h),節水率達到22%。2022年榮獲“省級節水標桿企業”稱號。
在壓降供電煤耗上,商洛發電不斷嘗試新舉措、摸索新方法,通過采購適燒煤種、規范燃煤采制化流程、優化鍋爐燃燒試驗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前5個月,供電煤耗較同期降低1.07克/千瓦時。
涵養清潔“底蘊” 塑造“新優勢”,倡導“用綠能”
緊跟國家發展大勢,深挖機組調峰潛能,從額定負荷的30%到25%,公司深度調峰下線記錄不斷刷新,兩臺機組靈活性持續提高,可以“全天候”快速切換負荷,“兩個細則”及深調補償收益在陜西電網中處于領先位置。牢固樹立“控排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改造生產設備、優化機組參數、加強“碳資產”管理等舉措,公司碳排放配額始終保持盈余水平。
大力推動用能清潔化,商洛發電先后在廠區空地、屋頂、車棚等處建設了裝機總容量約2MWp、占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項目,項目所產生的綠電供辦公區、生活區和充電樁使用,富裕的電量向廠用系統供給,進一步降低廠用電率。光伏發電項目投運后,每年可提供綠電225.6萬度,化學除鹽水全部實現綠電制水。此外,公司還在生活區域停車場安裝了汽車充電樁14個,滿足車輛充電需求,切實將綠色環保行動融入日常生活。
下一步,商洛發電將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節能降耗水平,奮力打造綠色發展新標桿,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