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逐光九春秋 同心共繪新畫卷——陜西水電山南公司助力實現雪域高原能源夢
在海拔4500米的世界屋脊,陽光總是格外眷顧這片土地。當第一縷晨曦掠過崗巴拉山口,灑在浪卡子縣整齊的光伏陣列上,一片片深藍色的光伏板仿佛被賦予生命,為雪域高原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回望陜西水電山南公司在雪域高原9年的扎根與成長,看到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創業史,更是水電兒女與黨中央治邊穩藏、清潔能源戰略同頻共振、民族團結交融共進的壯麗畫卷。

扎根高原,點亮清潔能源之路
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陜投集團以開拓者的遠見和魄力,作出“走出去”發展戰略決策。西藏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優勢,吸引著陜西水電清潔能源事業延伸至雪域高原,山南公司應運而生,承擔起開拓西藏市場的重任。
2017年5月,浪卡子一期50兆瓦光伏項目并網發電,成為當時西藏海拔最高、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2022年12月,10兆瓦時儲能保供項目在疫情期內67天建成投運,成為西藏電網調峰保供的重要力量;2023年12月,浪卡子二期20兆瓦光伏、16兆瓦時儲能項目僅用88天實現全容量并網,創造了令人矚目的“陜投速度”。
9年前,第一批建設者踏上這片土地時,面對的是湛藍天空下無垠的荒原。如今,1500畝的光伏矩陣如明珠般散落在雪山環抱之中,成為高原上最動人的“綠色風景”。九載耕耘,碩果累累:山南公司在藏投運及在建新能源裝機量達12萬千瓦光伏、6.7萬千瓦時儲能,累計投資8.8億元,提供清潔電力5.77億千瓦時,實現營業收入4.97億元、利潤總額1.01億元,繳納稅費7000萬元,在助力西藏能源結構優化、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陜投答卷”。

攻堅克難,書寫奮斗答卷
在高原,缺氧、低溫、強紫外線是常態,電網薄弱、消納受限是挑戰。山南公司貫徹落實陜投集團“三行動一建設”專項工作部署,以市場、技術和管理創新破局。
2018年至2022年,連續五年推動陜藏兩地發改委簽訂電力互濟協議,區內累計外送電量超10億千瓦時,有效緩解西藏“棄光棄水”問題,為山南公司增發電量超1.5億千瓦時。積極開展高海拔光儲協調控制科技項目,申報專利一項、發表論文一篇,為高原儲能應用積累寶貴經驗。踐行“微觀三治”經營理念,推動全面預算、全面風險、精細化管理融合落地,連續多年超額完成發電任務,2022年發電量突破8400萬千瓦時,創歷史新高。華鑫隆項目開山筑路,建成11.8公里、落差1500米的“生命線”,被建設者稱為“華鑫隆36拐”;機械難行,便組織騾馬隊馱運建材,在崇山峻嶺間踏出鏗鏘足跡,110千伏送出線路穿越海拔3600-5100米地帶,50基鐵塔在騾鈴聲中拔地而起,并網發電目標正加速實現。
面對今年異常嚴峻的經營形勢,山南公司以經營創效為主戰場,通過優化AGC/AVC控制策略增發電量120萬千瓦時,可控成本節支100萬元,爭取西藏自治區獎補資金110萬元。夯實安全根基,修編安全制度7項,消除設備缺陷64項,提升設備健康水平。強化預算與資金管理,回收綠電補貼1696.67萬元,現金流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以義取利,共繪團結畫卷
“以義取利、镕基鑄范”已深深鐫刻在山南公司的發展基因里,體現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具體行動中。近年來,山南公司堅決貫徹落實中省、集團公司和陜西水電援藏工作部署,聚焦“四件大事”和“四個創建”,發揮清潔能源產業優勢,以國企擔當為己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多次組織職工義務援助海拔超過5300米的普瑪江塘鄉和邊防哨所搶修電力設備,開展安全用電宣傳、種植“陜投幸福草場”、贈送過冬牧草、走訪慰問等系列幫扶活動。推行“牧光互補”綜合示范項目,在保障發電的同時支持當地畜牧養殖,實現土地多元利用,優先為周邊村鎮提供就業崗位,為當地藏族群眾增收800余萬元。山南公司先后榮獲陜西省國資委“先進基層黨支部”,陜投集團“安全生產先進企業”“陜投集團駐藏新能源戰斗隊”,山南市團委、山南市應急管理局“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浪卡子縣委、縣政府“推動浪卡子縣高質量發展杰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每一項榮譽背后,都是企業與地方同心同行的生動見證。
六十載春華秋實,一甲子雪域新篇。從2016年應運而生,到2025年扎根壯大,陜西水電山南公司的9年,是陜投集團“以義取利、镕基鑄范”企業文化觀在高原的生動實踐,是清潔能源助力西藏發展的鮮活樣本,更是漢藏民族攜手奮進的溫暖篇章。山南公司將持續以光為筆、以能為墨,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書寫綠色、團結、奮進的新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