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成年女人免费v片,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陜西水電:實干作答“上半場” 五維聚力正當時

發布時間:2025-08-01 來源:陜西水電 作者:趙軒毅
分享到:

上半年,陜西水電在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深耕清潔能源賽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期中答卷”:發電量同比增長 7.5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9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20.27 億元,同比提升 176.9%,占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達 67.2%,工業總產值 5.66 億元,同比增長 4.39%,生產經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裝機規模跨越提升,發展根基不斷夯實

聚焦“4·30”“5·31”關鍵節點, 陜西水電建立“領導包抓+業務蹲點+骨干抽調”與“項目建設軍令狀”考核“3+1”管理機制,將工期、安全、造價與獎懲剛性聯動,確保重點項目按期投產。上半年,公司系統投產容量增加126萬千瓦,總投產裝機突破300萬千瓦,較2024年末增長超70%,投運裝機占陜投集團發電總裝機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2.47%增至21.25%。項目建設多點開花,建成新疆百萬風光基地,在疆新能源投產裝機突破110萬千瓦;延安等地7個總裝機4.6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全容量并網;澄城、商洛、漢濱、寧強、西藏項目扎實推進。目前,在建、投產及儲備清潔能源總裝機規模達782萬千瓦,為后續發展積蓄強大勢能。佛坪抽蓄項目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復綠工程,進廠交通洞全線精準貫通,地下廠房I層頂拱開挖施工高標準完成,下水庫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光面爆破技術指標行業領先,單位千瓦造價西北區域最低,爭創國家級優質工程金獎。

提質增效成效顯著,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

面對棄風棄光率上升、電價下行及60年一遇的干旱等多重考驗,多措并舉,提質增效,推進設計源頭降本、科技創新降本、管理提效降本、政策紅利降本、過程管控降本等機制,做實落細工程建設造價管控、運維管理水平提升、設備性能優化、技術改造、電力市場化交易、納補納規等12項舉措,每月開展生產指標外部對標,實施生產經營月度考核與電力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考核,全面提升新能源場站運營管理水平。上半年,市場化交易電量同比增加7.35%,其中綠電交易電量同比增加26.76%,交易綠證12萬張,綠色能源價值進一步凸顯。5家新能源場站獲陜西電力交易中心2024年度市場主體AAA級信用等級,年初9家虧損企業中7家已扭虧為盈,企業經營活力與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

安全合規筑牢防線,發展屏障更加堅固

以“安全+合規”為發展筑牢屏障,制度機制剛性約束,強化風險防控。修訂安全獎懲規定,聚焦“三違”隱患實施靶向整治,建立“兩票”管理體系,以標準化作業流程規范現場操作。針對重大項目推行“安全環保+文明施工”雙維度蹲點督導,完成兩輪全領域覆蓋檢查,實現風險早發現、早處置。深化合規體系建設,構建“一冊一方案三清單”合規管理體系,對10家區域公司開展“全流程穿透式”合規體檢,實施年度內控、風險與合規管理考核,重點關注薄弱環節,倒逼管理升級。聚焦法人治理、資金管理等5大專項領域,開展四項行動,創新實施“四張清單”管理機制,推動合規檢查從“查問題”向“促提升”深化,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創新引領驅動發展,技術賦能成效凸顯

佛坪抽水蓄能電站應用智能碾壓、智能機電和智能灌漿等創新技術,大幅提升施工精度、質量和管理水平;新疆百萬基地采用“主吊+輔吊協同翻轉”工藝,單次吊裝耗時壓縮至8小時;建成陜北新能源管理中心,承擔陜北區域850MW光伏、風電項目遠程集中監控;關中光伏項目引入工業無人機作業,組件吊裝效率提升三倍,330千伏五泉變能源匯集站實現百公里外設備24小時動態監測,運維效率提升70%;商州區山地光伏項目應用“柔性支架”技術,同一地塊裝機容量實現三倍躍升。陜投喀什麥蓋提50萬千瓦項目采用“光伏+治沙”模式,實現板上發電、板下固沙。生產報告管理平臺私有化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賦能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生產數智化管控、合同全過程管理系統獲國家級軟件著作權證書,一項創新成果獲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二等獎。

文化鑄魂凝聚合力 黨建賦能譜寫新篇?

以黨建為擎,以文化為魂,深入挖掘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等文化內涵,打造“以義取利 以實求華”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提出“一領航、七融創”實踐路徑,將企業文化轉化為發展動能。實施“123456”黨建工作法,啟動黨建“六大工程”,實施“3+N”管控體系,創新“區域公司+數字平臺+智慧場站”數智運維;踐行“人本立安、本質強安”理念,構建“1365+N”安全文化機制;推進合規、風險、內控和法務“四位一體”“大風控”監督格局,實施“454”項目全生命周期合規管理;實施職工文化建設“1548”體系,開展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師帶徒、技能比武、“職工之家”建設等活動,常態化開展企業文化大講堂,不斷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